搜索
首页 > 今日宜宾 > 正文
蒲宇伦:树影里的古宋城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3-14 09:05:27    浏览量:

       八十年代初兴文县城由晏阳镇搬迁至古宋,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就过去了40年。回眸历史,大明成化年间泸州卫由茜草垻西迁二百华里之渡船堡建石城于宋水之畔,围城2.5华里,实为一个镇守边关的军机所,与九姓长官司同属泸州管辖。清末宣统年间时任永宁道之赵尔丰巡察泸卫时見玉皇冠祥云缭绕,紫气升腾,认为在此设县可造福一方,于是上奏朝廷,1909年宣统皇帝御批建立古宋县。90年代末古宋县划归叙永,降格为古宋区。


       1983年古宋和大坝,共乐三个区一并划归兴文县管辖,次年县城迁至古宋,于是古镇成为兴文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笔者五十年代初在古宋县立中学就读三年,八十年代初开始在教育局机关工作,退休后的26年也一直生活在这。这个里,古宋是我温馨的家园,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算一名“老古宋”,岁月沧桑,半个多世纪,她的发展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每一条街道的整治换新,每一幢大厦的奠基矗立,绕城河上每一座桥梁的修建,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跨越城东的成贵高铁修建当年每一个高架桥墩的崛起,每一块预制大梁在巨无霸的驱动下安装都留在了我的相机里。西关通道的打通,光明新城,空铁湖新区,通往宜宾高速公路的入口,通向江门的高速通道建设等等,都一一记录在我的QQ日记里。

       一条条街道,一幢幢高楼,一座座桥梁,一排排商铺固然是这座古城变化的标识和市景繁华的象征,但我最为关注也特别有情感的是那些无言的生命,那些绿荫如盖勃勃生机的行道树。同台殿的那株有三百多岁树龄的老银杏,是无数居民与开发商抗争才保留下来的树王,它見证了泸卫三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为了保护它不仅搭建了不锈钢护栏挂上了保护铜牌,还定期为它输送防虫和抗衰老的营养液。相传同台殿的三颗银杏是刘氏家族的风水树,护佑家族荣昌盛人丁兴旺,还出个不少人才,红军川南游击队后任司令员刘复初就出生于此;宋江河畔高铁下那株老古榕虽己弯腰背陀但仍被列入古树保护行列,还有地方贤士为之写了一首名《自潮》的诗牌立于护栏旁,其诗云:我本栋?材,为何江边栽。吾非无可用,只因脖子歪。无才我自才,喜乐得开怀。春观鸭嬉水,冬迎白雪来。朝闻船夫吟,夕闻捣衣捶。墨客商贾汇,品茶话苦甜。坚守三百年,铸就一古怪。宋河歪脖子,黄桷老古树。


  虽然是首打油诗,老黄桷也许只有一百多岁,但也增添了古树的几分文气。这两株古树算得上是这座古城百年变迁的見证者。

  最令市民感动的是数年前改造旧城面貌创新旅游县城时,县政府争取资金把中山街打造成具有苗族风情特色的森林步行一条街。从东门口到西门上将近一公里的街面建成观光休闲的步行街,栽种了各种珍贵木本花树如樱花,紫花树,各色玉兰树,还有观赏的紫荆紫微树,赏花的柚子树,枫叶树,苦竹,斑竹,林下是奇花异草。形成了绿色荫盖,四季有花的一条有生命有活力的步行风景街,入夜再配上两旁商铺和高楼的霓虹彩灯那真的象进入了梦幻的世界。逢年过节街心樹枝上挂上彩灯彩珠,大桥两侧安装上音乐喷泉简直装点成了人间仙境。

       除了新打造的森林步行风情街,两公里长的香山主干道跨越两道石拱桥,街旁的一排排行道树由小叶榕更换成了银杏和桂花常绿树,秋天桂花盛开,桂蕊馥郁满城香:深秋初冬银杏叶黄如金飘落一地,那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线。百年老校曾是和山书院的校园,笼罩在一片树林之中,林间是学子们晨读的好去处。在宋城每个机关单位的院垻,每所学校,新建的每个居民小区里,环城路旁都种上了树,绿色的无言的生命处处可見。树影下的古宋让居民们感到清心。城里的居民虽然没机会也没土地去植树,但享受到了树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遮荫避日,空气清新,这也是树给栽种者的感恩和汇报。城市里的每棵行道树也都成了有户口的常居生命体,爱护它,保护它也是我们每个城市居民的责任。

      古宋,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养老之地,我爱这座有500年历史的古镇,我更爱那一棵棵行道和步行街心花园里葱葱绿的树!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LOGO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